patudan
aizipna.
他是老師
kanghuhu
aizipna.
她是護士
aizipna
我們將句尾的aizipna(他;她)稱為句子的「主語」,句子前面的patudan(老師)和kanghuhu(護士)稱為句子的「謂語」,用來說明主語的狀態。
patudan
老師
kanghuhu
護士
patudan
tama
ku.
我爸爸是老師。
kanghuhu
tina
ku.
我媽媽是護士
ti
utay
nangan
ku.
我的名字是utay。
nangan
ku
我的名字
ti
在句型中,如果是人名的話,前面要加一個類別詞ti(類別詞),表示後面接的是人名。
ti
udaw
nangan
na
tama
ku.
我爸爸的名字是udaw。(句子的主語是,我們前面介紹過的名詞組,nangan na tama ku(我爸爸的名字),句子的謂語是ti udaw,意思就是「我爸爸的名字是udaw。」
nangan
na
tama
ku.
我爸爸的名字
ti
ipay
nangan
na
tina
ku.
我媽媽的名字是ipay。
aiku
我
sunis
aiku.
我是小孩
sunis
na
kebalan
aiku.
我是kebalan小孩
ti
utay
aiku.
我是utay。
ti
utay
iku.
我是utay。(我是utay,也可以這樣說)
kebalan
aisu.
你是噶瑪蘭人。 【你: aisu 自由式的主格】
Runanay
aizipna.
他是男人。 【他: aizipna 自由式的主格】
tazungan
aizipna.
她是女人。
aizipna
在噶瑪蘭語裡,不管是男、女的他/她,只要是第三人稱,都用aizipna來表達。
patudan
aizipna.
他是老師。
pataqsian
aizipna.
他是學生。
’nay
對於距離說話者比較遠的對象,我們用’nay (那)。
biyat
’nay.
那是青蛙。
sizi
’nay
那是山羊。
zau
距離說話者比較近的對象,我們就用 zau (這)。
wasu
zau.
這是狗。
wasu
ku
zau.
這是我的狗。
wasu
na
tina
ku
’nay.
那是我媽媽的狗。
wasu
nibuya
’nay.
那是buya的狗。